新闻

向全军医疗卫生工作者的无私奉献致敬

日期: 来源:龙城安卓网

写在前面

又是一年花红柳绿,又是一年草长莺飞。4月7日,是第75个世界卫生日,我国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健康 共同促健康”。

身着白衣,心存大爱。从为兵服务到战场救治,从援外医疗到科研攻关,座座军营都有医疗卫生工作者忙碌奉献的身影。本期,我们采撷几名文职人员的强军故事,感受他们尽职尽责、大爱赤诚的真挚情怀,以此向奋战在全军医疗卫生战线上的“孔雀蓝”致敬。

向全军医疗卫生工作者的无私奉献致敬

武警安徽总队医院注重让文职人员在结对帮带、实践历练中不断成长。图为文职人员(右一)参与疑难手术。张伟峰摄

向全军医疗卫生工作者的无私奉献致敬

前不久,武警山东总队滨州支队组织卫勤专业训练。图为文职人员(右一)与战友合力救治“伤员”。姜志伟摄

援外医疗

跨越山海的使命接力

■罗微全

“我们基本适应了,现在已经开始接诊患者……”3月下旬。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耳鼻喉科文职人员濮邵辉,与接替他们在非洲执行援外医疗任务的战友打电话问候,交流工作心得。

濮邵辉圆满完成任务回国不到1个月,跟随援赞比亚医疗队开展工作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

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一批批援外医疗工作者发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跨越山海、远赴异乡提供医疗援助。一直对这项任务很是向往的濮邵辉,去年得知自己终于有机会挑起担子时,内心难掩激动。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抵达赞比亚首都卢萨卡,濮邵辉面对的第一关不是业务关,而是语言关。由于口语基础一般,濮邵辉在加入援赞医疗队前半年便开始努力补短——购买了不少外语书籍,报名诊疗英语会话相关课程,还充分利用工作间隙与队友练习口语。

边干边学,边学边干,濮邵辉口语水平进步明显,不仅很快就能独立接诊外国患者,还结合当地实际制作流行病预防知识宣传手册,为当地医务人员宣讲。

一个出诊日,濮邵辉接诊了一名神情紧张的患者:“医生,我是不是快要死了?”濮邵辉微笑着安慰:“不要自己吓自己,我先给你看看。”原来,患者鼻子经常出血,当地诊所始终治不好。通过鼻窥镜检查,发现患者右侧鼻腔长有血管瘤,情况比较复杂,需进行外科手术。然而一道现实难题摆在面前:这里的医疗器械比较简陋,部分手术所需设备达不到标准,给手术增添了风险。濮邵辉充分评估患者病情,权衡后认为“手术很有必要”。

经过调试设备、制订预案,手术如期进行。在缺乏专用材料的情况下,濮邵辉自制鼻腔填充材料,克服手术过程中的种种挑战,最终取得良好效果。

还有一次,一名中年妇女抱着一名小女孩冲进诊室,哭着请求医生救救她的孩子。了解得知,她的女儿不慎将蜡笔塞进右耳,在当地诊所处理时,蜡笔意外折断且深入外耳道。

情绪激动的母亲和被疼痛折磨得哭闹不止的孩子,让候诊的患者产生了一阵骚动。濮邵辉及时安排人员引导群众,让护士拿出画册帮助分散女孩的注意力,用沉稳暖心的话语安慰母亲。检查治疗时,由于蜡笔进入外耳道较深并压迫鼓膜,稍动一下小女孩就因疼痛再次哭闹,不肯配合治疗。多次调整方案后,濮邵辉终于成功取出异物。

以心相交,成其久远。“当地人民或许难以记住我们每个人的名字,但他们一定会记住中国军人和中国医生。”任务结束前,赞比亚国防部授予他们“国际合作勋章”,濮邵辉和战友们圆满完成任务,把使命接力棒接过来、传下去,带着满满的收获返回祖国。

科研攻关

千帆竞渡的孜孜探索

■张语桐

“在慢性痛研究中,我们可以尝试通过记录小鼠脑区变化,从中筛选产生变化的分子,找到产生疼痛和烦躁情绪的原因。”这天,结束上午的实验,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文职人员罗层如往常一般召开组会,交流最新的研究进展。

“我们常把大脑称为‘3磅重的宇宙’,认为它是人类认识自身和自然界‘最后的堡垒’。”罗层介绍,人的大脑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增进精神卫生和防治神经疾病,是必须直面的问题。以探索大脑秘密、攻克大脑疾病为导向的脑科学研究,对人类健康、认知等领域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罗层致力于攻关慢性痛。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0余项,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获评某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等。

百舸争流千帆竞。开展脑科学研究初期,罗层便瞄准了某难度系数很高的实验技术。“以往的研究方法,会把神经元打散分离成单个细胞,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人工假象。”她尝试利用神经组织薄片,最大限度地保留神经元突触结构,观察痛觉产生的工作原理。这一技术需要在显微镜下,用极细的玻璃微电极牢牢“钳”住细胞,从而记录神经元的活动水平。一旦周遭环境发生轻微震动,就会让好不容易被“钳”住的细胞掉落,难以获取有效数据。

“在实验仪器前一趴就是十几个小时。”回忆起当时学习这一技术的困难,罗层记忆深刻。一次,团队遇到技术难题,观察记录神经元活动时总是失败。罗层主动申请尝试攻关,查遍国内外文献、拜访知名专家教授、反复调整实验变量,最终找到问题症结。当实验仪器出现久违的反应曲线,神经元活动过程被清晰记录下来,她十分激动。

一次次实验,一次次尝试,罗层结合脑科学前沿技术,不断探寻慢性痛的谜底。“疼痛持续发作常会导致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同时情感障碍又会加剧疼痛,二者交互调控,形成恶性循环和共病状态,导致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她从全新视角揭示了慢性痛与情感障碍交互的机制,并发现了产生作用的关键脑区之一,为慢性痛的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罗教授常说,创新浪潮日新月异,一定要尽可能拓展科研的广度和深度。”入夜,博士后王菲离开实验室时,罗层依旧埋头工作。作为团队带头人,她手把手地教技术、传知识,牵头搭建某技术平台,承担国家和军队重大任务。罗层说,脑科学领域还有很多尚未开发的巨大潜能,这是她持续努力攻关的方向。

老区义诊

医疗助民的忙碌身影

■解放军报记者 马嘉隆 通讯员 谷 一 龚文明

一场春雨,唤醒武陵山区的勃勃生机。

听说军队医护人员要来村里义诊,重庆市南腰界镇龙溪村卫生室比往日热闹不少。虽然雨天路滑,但很多老乡还是冒着细雨,从周边乡镇赶来。

走进南腰界,革命老区浓厚的红色气息扑面而来——红军历次战斗遗址、大坝场祠堂红军政治部旧址……作为结对帮扶单位。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曾10余次抽组专家医疗队到这里开展义诊活动。

义诊现场,各个诊位很快排起了长队。“经常听这里的老乡讲,看到部队特别亲切、心里特别踏实。”皮肤科医生、文职人员李凌霏说,送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能够助力乡村振兴、军民共建、老区发展,对他而言也是一次接受现地教育的过程。“群众对军队的信赖,是前辈们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我们要延续这份荣光。”他感慨道。

这天,李凌霏接诊了一名患有特应性皮炎的5岁患者。家人曾带孩子到市医院就诊,但由于这种皮肤病容易复发,他们很难定期复诊。李凌霏仔细检查,根据患者情况制订用药方案,并向患者家属和身旁跟随学习的村卫生室医生详细讲解如何避免感染源等。“有些慢性皮肤病虽然不威胁生命安全,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要长期跟踪治疗。”李凌霏说。

“我们大多是全科医生,对专科疾病的防治可能不够精专。医疗队的到来不仅帮助了当地村民,我们也受益匪浅。”一名村卫生室医生告诉记者,李凌霏结合出诊总结了在当地气候条件下容易多发的皮肤病,常与大家交流预防、治疗和预后注意事项。

近年来,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的帮建下,龙溪村卫生室从小板房发展为三层小楼,成为重庆市村级示范卫生室。经过一批批医疗队医护人员的帮带指导,卫生室医生的专业技能明显提高,即使出现疑难问题,也可以远程会诊,较好解决了附近3万余名村民的看病难问题。

“从健康扶贫到医疗助民,几年来,我见证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群众就近看病就医更加方便。”2020年曾在某国家级贫困县代职的神经内科医生、文职人员易旭对群众格外有感情,代职结束后仍经常与当地医生讨论病情,关注参与建设的“卒中绿色通道”运行情况。

每次义诊,易旭对老乡们都很有耐心,有些患者需要长期用药、随访,他会主动留下联系方式,告诉他们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反馈。“一些神经内科疾病如果早期及时干预,长期用药随访,容易控制住病情。有些村里老人一开始不重视,结果越拖越严重……”走访义诊过程中,他还注重普及疾病预防和保健知识,开展宣教活动。

义诊结束,医疗队来到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旧址,在红军烈士墓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不忘来路,为老区人民、为健康中国贡献一份力量,是对革命先辈最好的告慰。”李凌霏坚定地说。

来源: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相关资讯